——第38届全国医药行业质量小组(QCC)成果发表交流会侧记
中国医药报实习记者 安慧娟
7月26日~28日,由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主办,以“加强引导 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38届全国医药行业质量小组(QCC)成果发表交流会在山东省东阿县举行。交流会上共有18家企业集团、161家医药企业、700余名代表、663个QCC小组参加交流,现场发表成果588个,企业参与和发表成果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成果评委、天津医药集团***工程师陈如柳说:“本届QCC小组所选课题科学性、应用性很强,重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让我们感受到了全行业持续提高药品质量的希望。”
更多、更高、更精
今年是医药行业开展QCC活动的第38年,本届交流会发表的成果颇有亮点。
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海慈生物药业有限公司“降低产品A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含量”和齐鲁安替制药有限公司“降低溶媒装车过程中的挥发”两个课题引起了无锡食药监管局***工程师黄炳炎评委的关注。黄炳炎对记者说,QCC能选择这样的课题,我感到很欣慰。前一个课题中,产品的杂质含量其实已经符合药典标准了,但是小组成员还是将其作为攻关对象,敢于在产品内控指标上下功夫,追求高于药典的标准,让老百姓吃到更纯、更安全的药,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很难得。后一个课题,小组成员的环保和节能意识很强,敏锐地意识到溶媒装车过程中的挥发问题,并通过减漏等方式解决,既节约了能耗,减少挥发,又做到了环保。“本届交流会上,有更高、更精要求的QCC越来越多,他们以更加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看待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实施PDCA步骤,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陈如柳如是说。
作为一项坚持了38年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QCC活动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外企、合资企业参与,壮大了QCC活动的队伍。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副会长孙新生认为,这一方面源于企业自身质量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得益于QCC活动在整个医药行业中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传承、创新、增效
任何一项创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定的积淀,而积淀的基础就是产品质量。孙新生表示:“目前,我国的医药产业开始从生产为导向,走向以研发为驱动的发展模式。本次交流会发表的成果中已有产品研发过程中如何发挥QCC作用的课题讨论,开始显现QCC在药品研发中的重要性。如果QCC活动能够参与药品的设计研发,就可以从生产源头进行质控。”
“作为企业一线员工来说,单说‘质量’与‘创新’并不那么好理解。可一旦加入QCC,就能通过小组活动,提升质量意识,发现身边生产中的问题,提质增效。”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当值会长、东阿阿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秦玉峰说。
***次参加QCC活动的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经理张松梅向记者讲述了她的参赛心得:“我们公司将产品质量纳入KPI考核指标,这次来参赛的四个小组都是通过车间、公司层层选拔后脱颖而出的优胜队。QCC活动倡导的不仅仅是技术手段改进,更重要的是对基层员工质量思维的培养。基层员工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质量思维,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在质量管控中要使用PDCA流程,那么,在日常生产中也就更加注重标准化操作。”
扬子江药业是开展QCC活动的忠实拥护者、参与者、佼佼者,也是蝉联多届冠军的大赢家。本次活动扬子江的表现仍然抢眼:94个参赛项目全部获得一等奖、包揽每个小组***名。据悉,扬子江每年投入QCC活动的资金约600万元,从企业高管到基层员工都视产品质量为生命。扬子江药业制造部副部长胡征告诉记者:“QCC活动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质量管控活动,对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种高效、全面的质控方法,虽然投入很多精力,但获益也很大。近年来,扬子江QCC活动收益高达数亿元。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持续开展QCC活动,带来的产品质量提升和质量意识已经深入到员工心里,由此产生的社会效益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尽管QCC活动在强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全面提升企业全员质量意识和水平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得不说QCC活动在全行业参与度和创新力上仍需继续发力。陈如柳表示,从本届成果交流可以看出,企业执行GSP、GMP的能力大幅提高,但是创新精神依然不足。
据了解,在企业生产中质量与创新有时候也会产生一些“冲突”,对于东阿阿胶这样的传统中药企业来说更是如此,既要保持传统工艺,又要进行技术创新。而在东阿阿胶副总裁周祥山眼里这对“矛盾”似乎很明朗。他的“法宝”是“传承不离古,创新不离宗”,即传承中保留传统工艺的质量标准,在设备器械上进行改进与提高,例如采用“蒸球化皮”法,将化胶效率提高了30倍。“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进行的技术革新才算得上真正的进步。”他说。
名词解释
QCC是英文Quality Control Circles的缩写,译为“品管圈”,又名质量控制圈、质量小组、QC小组等,其在原有QC小组活动基础上增加了新内涵。